吴义生先生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一书第一章第2节“环境科学的历史”中讲到:“环境科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萌芽和产生,又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是一句简单,然而又非常深刻和精确的话。它所揭示的,既有人类探求自然规律的渴望,又有人类因自身制造了问题,反过来又要花时间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尴尬。世上有很多类似的东西看来是可笑的,比如计算机病毒,比如核污染等等。如果一个人不断地毁坏自己的东西,再不断地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去修复,那么从别人看来最大的可能是这个人脑子有问题,是在做傻事。很不幸的是,随着人类力量的不断强大,这种“傻事”正在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诚如书中所言,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唯我独尊,肆无忌惮地掠夺和破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又是不能避免的。从一个简单的侧面来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就会延长,人口必然要增加,因而需要更多的能源和粮食作物,这些都要从自然环境中取得。从这个方面来说,人类改变环境,增加粮食作物产量从而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无可厚非。庄子认为:天地是万物之父母。他主张保持自然的原始状态,不要有桥梁、道路、房屋和任何人造的东西,初衷是好的,但无法实现。如书中所说:“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改造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环境,以怎样的方式改造环境,给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都是非常客观和现实的问题。
数千年前,由于人自身力量的相对弱小,以及因缺乏对自然的了解,人类对生存环境有着天然的敬畏心理,由此产生爱护自然、善待自然的朴素观念。荀子认为:草木生长的时候,不应去砍伐,要使它们能够继续成长。动物怀孕的时候,不要去毒杀,要使它们能够继续繁衍。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善待环境的科学态度。几千年后的今天,人类的力量空前强大,对自然的了解日益清晰,我们是不是要改变这种科学的态度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如本书第二章第1节所言:“现在的宇宙所具有的初始条件,存在的各种物理定律,其中的许多物理常数配合得十分巧妙,由此构成的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刚好适宜于生命存在和人类出现。只要稍有变异,生命和人类就难以存在和出现。”大自然以不可思议的神奇创造并养育了人类,它是无比强大同时又是无比脆弱的,人类现实的行为也证明这一点,“厄尔尼诺”现象、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我们常见的沙尘暴、雾霾等等,都是与人类的活动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存在开始打破原始而完美的平衡,使地球和人类滑向毁灭的深渊、
对于环境的错误态度导致了不同的行为。由于愚昧无知,在相当长的时间人们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导致了小环境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由于贪欲作怪,猎杀濒危野生动物的暴行没有一日停止。最可悲和可怕的是,一向以文明社会自诩的某些国家,明知破坏环境的危害,还要以国家利益为借口破坏环境,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危机。与前两者相比,其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前两个现象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严格的法治消除,但是对于发达国家破坏环境的行为,却少有有效的遏制方法,这也是文明的一种悲哀。
但是,我们并不是只能无所作为。保护环境,应当从每个人做起。我们可以做的最少有两件事,一是树立善待环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观念,二是学习一些有关环境科学的知识,了解如何善待环境。
如此,才能以正确的观念对待环境问题,以科学的态度解决环境问题,使这个世界成为我们永远的家园和乐土。这是我读《环境科学概论》最直接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