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学
刘兵:老相片的诉说
  发布时间:2022-06-05 17:08:43 打印 字号: | |

偶尔收拾书柜,不经意间一个灰旧的档案袋缓缓地滑落。我拾起来,拿在手中感觉沉甸甸的,打开一看,竟然全是相片——老相片。我像个吝啬鬼突然掘到了宝藏一般,惊诧之余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一时竟不能再做其他的事,安神坐在桌子前一张一张细细翻看……无疑,每一张相片都承载了我的一段记忆,当我凝视它时,它也含情脉脉地将曾经鲜活的故事娓娓道来。

 

青葱的我

这是档案袋中所有老相片中最小的一张,但对于我而言却异常珍贵,这应该是 1993 年或是 1994 年时的两寸证件照。自我参加工作入职法院至今,多次拍摄了证件照,而上世纪九十年代所拍摄的仅保存下来这一张。

相片中的我,身着有红色肩章的老式制服,满头黑发,娃娃脸,黑白澄明的眼眸里仍带着学生时代的稚气。如今,“红肩章、大盖帽”的法官制服早已经成了文物,岁月的刻刀无情,一样没有饶过我,也在曾经的娃娃脸上留下了皱纹的印记。凝视着相片,我感叹自己曾经年轻过的同时,也不免有些自嘲,如今的我已是一头“华发”了。

一如著名作家池莉曾经说过“有一种春是不能守望的,那就是青春”。自我 1991 年大学毕业即分配到原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屈指算来,今已31个年头,青春一去不返,当然没守住。三十一年华,似水流逝,而今我已近天命。时间就像徐志摩的诗一样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羡慕诗人的浪漫和潇洒,但对于过去,我从未简单地忘却。时间虽然像飞虹一瞬匆匆去不可追,但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永远晶亮的珍珠——我的青春、我的奋斗、我的欢笑、我的泪水、乃至我的荣誉……

可以说,我将人生最为美好的青春岁月全部奉献给了法院。但是,我对此无怨无悔,相反,对于法院我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正是在法院历届领导的培养下、各位同仁和朋友的帮助下,我从一名不谙世事的学生,成长为光荣的法官,何其幸也!何况,我也以自身的成长历程见证人民法院的一段发展历史,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人民法院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我以自己能够亲身投入于这场风起云涌的变革之中倍感幸运,以能与人民法院一起成长、一起经历风雨为荣!这段岁月,也必将是我人生当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奔跑的我

这是九七年四月的一张相片,拍摄于当年参加北京市法院系统运动会八百米中长跑项目正向终点冲刺时。一身分外扎眼的红色运动服,虽面带疲惫,却仍奋力地向前奔跑的我,于此刻看来,我仍然感到拼搏昂扬的生命力。当年的运动会我取得了八百米跑的第三名,但我再也没有参加过这样对抗性强烈的比赛,而如今“廉颇老矣”,能否再跑下来八百米尚未可知。因此,我参加工作后,在运动赛场上的最佳成绩最终定格在了第三名。

犹记得比赛的当日,正是我儿子百日,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我是标准的“超级奶爸上赛场”。不论是出于超越自我的雄心,还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予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以鼓励,总之我站在了起跑线前。大学时,我是校田径队的中长跑运动员,曾经确实取得过优异的比赛成绩。但是毕业后,我因种种原因遗憾地放弃了这项运动。当天比赛时,可能自负于还有一些运动的老底子,第一圈我居然一路领先,拉下别人百米之多。可是从第二圈起,我的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抬不起来了,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到最后一百米冲刺时,我更像泄了气的皮球,仅剩大口倒气了,看着对手超越了我,我也就无奈地剩下咬牙坚持了。

最终的第三名给我带来了一份不错的奖品——一个体重秤,至今还在家里使用着。当时儿子仅是襁褓中的百日婴儿,而如今已是身高一米八五的大小伙子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多次使用过这个体重秤,而每一次我都要给儿子讲一讲他老爸当年的风采,最后还要补充几句希望儿子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的所谓人生道理。但是“茶饮三遍即知水味”,我说多了,儿子自然露出不屑之情,但儿子性情乖巧,只是从不反驳于我罢了。但我固执地认为我的说教没有白费,儿子如今阳光、乐观、向上,特别是在音乐学习方面颇有造诣,曾经荣获北京市中小学生小号吹奏比赛第一名,在国际比赛中也曾夺得过金奖。如果说儿子成绩的取得不是我说教的结果,但至少有精神的传承。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坚守在司法战线的前沿阵地上,如果没有一贯的坚持精神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也许正是我的坚守影响了孩子,使他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不惧困难、永不退缩,而这样品行的养成将使他终身受益。我想我应该庆幸。

 

历史的我们

这是档案袋中最大的一张老相片,时间定格在了 1995 年 6 月 23 日,相片上题着“北京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合影留念”的金字。拍完这张相片,原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一分为二了,因此,这张相片绝对是历史的见证。

它见证了北京法院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单一发展为复合。如今,二十多年逝去,相片里的人也有了不同的命运 :有人退休了,有人辞职了,有人病故了,还有人因为未能守住职业操守底线、走向犯罪的深渊而锒铛入狱……而更多的人,现在还坚守在北京各级法院审判、执行的第一线。

几年前非常流行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如果岁月非要在我们的额头刻下痕迹,而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不要让他刻在我们的心里。”我对于这句话有着不一样的解读 :岁月虽然在我们的额头刻上了沧桑,却不能淹没我们内心中所永葆着的对于理想信念的渴望与追求!而对于合影中目前仍坚守岗位的人而言,虽然历经了风风雨雨,但是内心却没有留下过多的伤痕,仍保持着一颗理想信念的初心,而正是这颗初心驱使着我们能够仍有勇气敢于为理想去奋斗、去追求。无疑这是一种守望——对于理想的守望,对于公平正义的守望,对于法治社会的守望。

守望是煎熬的,守望者要甘于物质上的贫穷 ;守望是孤独的,守望者必须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而守望更是崇高的,正是千千万万像合影中的人们的守望,换来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步、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但绝对不会“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我更愿相信“幸福是追求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我相信在我们的守望和奋斗下,人民法院将取得更为辉煌的业绩!


 
责任编辑: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