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朝阳区卫健委挂牌成立“普法驿站”,成为两家单位继签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联动协议”后,践行十项合作机制的又一积极举措。随着近年来医疗纠纷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医院被判担责率的居高不下,如何借助府院联动破解医疗纠纷频发背后的深层问题,促成此类纠纷的源头化解,成为北京三中院一直在思考并积极探索的方向。
北京三中院副院长薛强介绍说,该院从系统调研发现的问题着手,联合辖区基层法院、各区卫健委,探索建立起互联会商、案例通报、督促履行、司法建议等府院联动十项工作机制,与卫健部门共商医疗纠纷源头化解之道,协同推动医疗机构完善管理,提升法治化运行水平。
直击医疗纠纷难点
医疗纠纷案件逐年递增,医院被认定担责率占七成;当前医疗纠纷化解和预防过程中面临医疗机构特定告知义务不完善、病历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医疗鉴定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突出问题……在北京三中院、朝阳区人民法院、朝阳区卫健委三方共同发布的《府院联动化解和预防医疗纠纷白皮书》中,辖区医疗纠纷的现状被呈现在了公众面前。
据北京三中院民一庭庭长陈晓东介绍,2018年至2023年,北京法院共审理医疗纠纷案件6044件,其中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占74.4%。医疗纠纷案件存在审理周期较长、诉讼成本较高、专业性较强等显著特点,但日常工作中,司法机关与卫生行政部门交集较少,信息共享不足,法院在案件办理中发现的医疗机构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医疗系统内很难被广泛知晓,造成同类问题在不同医院甚至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之间反复出现。
针对上述现状,北京三中院寻求的破解之法,即府院联动。2021年10月,北京三中院在征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辖区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推出医疗纠纷三项便民机制,即医疗纠纷典型案例通报机制、医疗纠纷司法建议机制、医疗纠纷生效法律文书督促履行机制,借助卫生行政部门“一对多”的监督管理模式,推动医疗机构内部科室之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整体医疗活动的合法性水平,避免类似医疗纠纷反复发生。
2023年10月,北京三中院向卫健部门通报了第三期典型案例。该案中,患者刘女士因流产,在某中医门诊部就诊时突发昏厥,后被紧急转院到上级医院救治,经手术脱离危险。事后,刘女士将门诊部和医院一并告上法院,法院在审理中发现,中医门诊部并没有为刘女士做清宫术所需的计划生育资质。“这一案例暴露出医疗机构存在擅自开展超出执业范围的医疗技术服务的问题,且卫生行政部门对这一现象的监管仍存有漏洞,法院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陈晓东说,典型案例通报机制建立以来,北京三中院已累计向卫健部门通报典型案例53件,发出司法建议20份,推动相关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了医疗规章制度,完善医疗服务标准。
打出源头解纷组合拳
记者了解到,医疗纠纷三项便民机制的推出,让法院与卫健部门和医疗机构找到了破解共性问题的“钥匙”。
很快,此项机制便在实战中丰富和发展,北京三中院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先后与6个辖区基层法院及各区卫健委签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化解医患矛盾府院联动协议》,将“互联会商”“联合调研”“普法宣传”“示范裁判”“多元解纷”等具体举措加入府院联动框架中,形成十项具体工作机制,打出了化解医疗纠纷的组合拳。
朝阳区是北京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下辖1900余家医疗机构,诊疗总量占全市18.14%,医患纠纷同样占比较高。在北京三中院的助力下,朝阳区卫健委与该院共同打造了朝阳区医疗纠纷源头预防调处化解分平台,集中专业力量开展医疗纠纷的化解工作,同时针对辖区医疗纠纷涉法事项共同组织10余次专题研讨,共商解决之策。
“多元解纷机制的建立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案件的重要途径。”陈晓东告诉记者,从朝阳区开始,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北京三中院不断推动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案件专门调解平台,截至目前,辖区基层法院已经向这些平台移送案件230余件,其中调解成功15件、移送鉴定35件,成效初步显现。
对三级医院及其医务人员作出的行政处罚中,与病历相关的占比达59.1%。北京三中院在审理徐某诉某医疗机构侵犯隐私权案件时发现,某医疗机构违规泄露患者病历,造成患者个人信息泄露。为预防和减少相关纠纷反复发生,2024年6月,北京三中院向辖区卫健委发出司法建议,建议督促辖区医疗机构健全病历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管理、使用等相关规定,依法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十项机制运行两年以来,类似这样的司法建议,三中院和辖区基层法院已累计发出20份,每一份都直指案件审理期间发现的医疗行业突出问题。各级卫健部门对此非常重视,积极回函,并以此为引导督促相关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规章制度、完善医疗服务标准。在法院、卫健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北京三中院辖区内医疗机构病历书写不规范、非法泄露患者个人信息、未备案开展静脉输注等现象已得到有效扭转。
记者了解到,府院联动机制框架下,北京三中院主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疗纠纷案件进行示范性裁判,对区域潜在纠纷进行示范引导,目前类似案件已有2起被该院提级审理。此外,法官还会不定期前往社区、医院、医疗企业进行巡回审判或普法宣传,提供“定制化”法律支持。近期,医疗纠纷解纷绿色通道也已在该院开通,凡是由第三方平台调解并达成协议的医疗纠纷案件,法院可依当事人申请,在审查后予以快速司法确认。
执源治理提高履行率
北京三中院民一庭法官助理樊思迪按照约定时间来到医院,现场督促患方办理完毕出院手续,医院向患方全额支付了赔偿款,也见证了这起长达8年的医疗纠纷顺利了结。樊思迪告诉记者,因纠纷迟迟未能解决,这起案件中的患者在医院一住就是8年,案件上诉至北京三中院后,法官做了大量工作,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她这次到医院就是按照“督促履行机制”要求,确保调解协议执行到位。
记者了解到,作为府院联动十项机制之一的督促履行机制,要求案件审理的法官不能一判了之,而是在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内,要继续督促义务人履行给付义务。据统计,北京三中院目前已联合辖区基层法院完成一、二审民事案件督促医疗机构履行案件422件,履行款项合计逾亿元,切实保证了当事人的权益及时有效实现。
北京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朝霞告诉记者,府院联动十项工作机制经过两年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系统成熟的长效机制,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效预防化解医疗纠纷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